推广 热搜: 作文  学习方法  小学  方法  语文  中考  励志  初中学习方法  高考  高中学习方法 

三年级语文《筷子的故事》原文及教材

   日期:2021-02-05     来源:www.vqunkong.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377    评论:0    
核心提示:教材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拓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需要及学生的实质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拓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需要及学生的实质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办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三年级语文《筷子的故事》原文及教材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三年级语文《筷子的故事》原文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国内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国内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除此之外,民间关于筷子的故事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创造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创造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省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创造筷子的故事。

  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的用箸风俗皆由中国传入,国内乃世界用箸进餐国家和民族的母国,可是千百年来1日三餐筷不离手,习以为常,现在大家仅把它当成吃饭的工具,并未把这小小的筷子看作是国内四大创造以外的又一大创造。

  事实上,筷子的创造用,对中华民族智慧的开发是有肯定联系的。尽管是一双容易得不可以再容易的筷子,但它能同时具备夹、拨、挑、扒、撮、撕等多种功能;而与看起来"动刀动枪"式的西方餐具相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一份"和为贵"的意韵。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目前各民族的婚庆、丧葬等礼仪中。当大家仔细品味筷子的妙用时,更增添对祖先的崇拜之情。

三年级语文《筷子的故事》教材

  1、教学需要

  1、知晓筷子是大家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创造用的,知晓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爱用筷子吃饭,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会正确地拼读注音的字,能理解“传闻、比赛、搅动”等词汇的意思。

  3、能运用本单元学到的默读办法边读边考虑,自己读懂课文,并知晓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进步顺序写的。

  4、找出有顿号的句子,初步知道顿号的使用方法,并试着将传闻复述给家长听。

  2、教学重点难题

  重点:筷子的起源和传闻。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难题:用我们的话说说筷子的起源。

  3、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素

  初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大家平常吃饭要用哪些餐具?板书:筷子

  “筷子”可以说是大家吃饭时常见的一种餐具。关于它,还有一个传闻呢!同学们肯定想知道吧。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理解“传闻”的意思。(大家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

  2、初读课文

  1、携带需要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

  (2)筷子是什么时间、哪个国家的人创造的?

  (3)传闻中“筷子”是如何来的?

  (4)课文中说到的筷子有什么类型?

  (5)全世界用筷子的人数有多少?他们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

  2、讨论交流。

  (1)检查字词。重点:烫tang皇huang两个lia嫌xian

  (2)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3、学习第1、2段

  1、朗读第1段,需要读得正确、流利。

  a、用上“三千年前”“传闻”“中国人”“创造”“筷子”这几个词说一句话,需要不一样于课文句式。

  例:传闻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创造了筷子。

  传闻中国人是在三千年前创造筷子的。

  传闻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创造了筷子。

  传闻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创造的。

  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创造的,这是一个传闻。

  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创造了筷子,这是一个传闻。

  b、知晓了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就创造了,你有哪些感受?

  c、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默读第2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请你用上“先……接着……最后……”说说“快子”名字的起源。

  再用上“由于……所以……又由于……所以……还由于……所以……”说说“快子”名字的起源。

  (3)给“顺手”找同义词。

  (4)朗读第2段。

  3、感情朗读1、2两段。

  4、作业训练

  (1)渔夫喝稀饭不快,是由于()。

  (2)一个渔夫得胜了,是由于()。

  (3)渔夫把两根树枝取名字叫“快子”,是由于()。

  第2课时

  教学要素

  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知晓顿号有哪些用途;熟读课文,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上节课的学习使大家知晓了“快子”的起源,那“快子”是怎么样成了“筷子”的呢?这节课大家继续学习《筷子的故事》。

  2、学习第3段

  1、读通读熟第3段。

  2、说说“快子”为何成了“筷子”,想一想跟它的字形有哪些关系。

  3、填一填:筷子的类型不少,有()、()、()、()、()等。

  4、课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见过吗?除去课文中讲到的筷子,你还知晓有哪些筷子?

  5、解说顿号的使用方法。(表示句中并列词或词汇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想一想课文中“象牙筷”后面为何不需要顿号,而用逗号?

  6、“嫌”的意思是?想象皇帝会如何嫌?

  3、学习第4段

  1、默读第4段。

  2、朗读第1句话,说说了解了什么。教导读源于豪的感情。

  3、找出课文中有“顿号”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以下词汇进行语言转换练习:

  用筷子的人主要东方国家国内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运用多种句式说话,并试着加上标点,说说为何如此加。

  5、朗读第4段。

  4、回顾全文,教导复述。

  1、说说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请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汇,依据这部分词汇讲讲筷子的故事。

  3、大声感情朗读全文。

  5、作业训练

  1、句子训练。

  例:用筷子的人大多生活在东方国家。

  动物们喜欢生活在()。

  ()生活在海洋里。

  ()生活在()。

  2、把筷子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三年级语文《筷子的故事》教材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给生字确定部首,初步掌握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掌握本课生字13个,不同“鱼”与“渔”、“两”与“两个”的使用方法;理解新词19个。

  2、会按“哪个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句式写句子;知晓顿号在句子中有哪些用途。

  3、能正确朗读课文,知晓大家祖先创造筷子的时间,能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故事,知道世界上用筷子的人数及其生活的主要地区。

  4、知道国内的悠久历史。知晓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人都爱用筷子吃饭,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题

  1、教学重点:汉字部首的确定;顿号的使用方法。培养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题:用我们的话说筷子的起源。

  教学筹备

  筷子、磁带、录音机、字典、生字卡片

  教学安排

  2课时

  板书设计

  筷子的故事

  快子:树枝

  筷子:细竹

  多种多样:玉石筷

  象牙筷

  金筷

  银筷

  教学后记

  作为一种伟大的创造,作为祖国荣誉的介绍,4、5两个在情感教育上有惊人的相似,但他们又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史实,一个是传闻。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通过抓住对“传闻”一词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筷子创造的过程,并掌握复述。

  1、课时

  教学目的

  1、能为指定的生字确定部首,初步掌握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掌握本课生字,区分“鱼”与“渔”,“两”与“两个”的使用方法。

  2、知晓并能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故事。

  教学过程

  1、揭题,理解“传闻”,教学“筷”。

  筷为何是竹字头?这样来看——

  2、初读课文

  1、自读,考虑:传闻中1、双筷子到底是什么做的?是在什么时间创造的?

  2、反馈

  3、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划出新词。

  2、四人小组完成填空。

  筷,()结构,查()部,部首在()。

  烫,()结构,查()部,部首在()。

  嫌,()结构,查()部,部首在()。

  印,()结构,查()部,部首在()。

  3、小结

  上下结构的字,部首有时在上,有时在下;左右结构的字,部首有时在右,有时在左。

  4、训练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回顾部首查字法步骤。

  2、在字典中查到“嫌”,看看这个字有几种意思。

  3、独立查“印”,说说你是如何分步查到的。

  4、比赛:课作1

  5、巩固部首查字法,区分形近字。

  1、区分“鱼”与“渔”

  a、1、双被叫做快子的筷子是哪个创造的?

  b、渔夫的渔的意思是?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来。

  c、以捕鱼为生的人叫——。“鱼”与“渔”意思不同。假如大家要查鱼,该查什么部?

  d、小结:大部分独体字,本身就是部首,就查这个字,如“骨”“弓”等。

  2、区分“两”与“两个”的不一样使用方法。

  a、用部首查字法查“两个”,说说他的意思。

  b、“两”和“两个”哪个的用范围大?为何?

  c、课文中“两个渔夫”明明指人,为何不需要“两个”?

  6、课堂作业

  课作2

  2、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训练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2、学习课文,知道筷子类型之多,用之广;学习顿号的使用方法。

  3、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故事,达成情感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1、复习

  听写词汇

  2、学习第1段

  1、自读,说说这一段告诉大家什么?

  2、知晓了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就创造了,你有哪些想法?

  3、学习第2段

  1、指名读,说说筷子刚开始为何叫“快子”?

  2、用我们的话说说“快子”的起源。

  4、学习第3段,领会顿号的使用方法

  1、帮渔夫非常快喝完稀饭的快子,后来如何被叫做筷子了?

  2、皇帝不需要筷子,这说明什么?

  3、课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见过吗?除去课文中讲到的筷子,你还知晓有哪些筷子?

  4、读最后一句,领会顿号的使用方法。

  5、学习第4段

  1、读1、句,说说这一句写什么?

  2、读2、句,进一步领会顿号的使用方法。

  a、他们是哪个?

  b、这句话为何要用上这么多顿号?

  c、课作5

  3、学习3、句。

  a、为何要特别点一点“西方人”?

  b、这句话后面为何要用感叹号?

  c、你知晓用筷子有哪些好处吗?

  d、朗读训练(!)

  6、课堂训练

  1、朗读全文,边读边考虑每段的意思。

  2、填空:课作3、5

  3、用“哪个生活在什么地方”造句,完成课作4

  4、理解句子意思

  a、皇帝也学着用筷子吃饭。

  皇帝非常谦虚。

  这句话说明筷子是老百姓先会用。

  皇帝非常愚蠢。

  2、全世界有14亿人用筷子。

  世界上用筷子的不多。

  这句话说明世界上用筷子的占大部分。

  筷子的流传非常广。

 
标签: 小学三年级
 
更多>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智慧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学知猫-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会计职称,中小学教育培训